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复制链接]

1#

国历史上最早提出“良心”这一概念的人是孟子。汉语里的“良心”一词,来自于《孟子·尽心上》第八章:“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由斧斤之于木,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在这里,孟子以牛山之木劝诫人们不要放弃了良心。孟子认为良心是人所共有的原本之心,是“天命下注于人”而形成的合乎天地之道的本性。在他看来,我们每个人都有恻隐、羞恶、辞让(恭敬)、是非之心,这些都是人的良知良能,而它们也构成了儒家所宣扬的仁义礼智之端。可见在孟子等儒家哲人那里,“良心”与“天地”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是建立在他们所信奉的“天人合一”哲学基础之上的。

如果每一位中国老百姓都能恪守天地良心的道德信念,在心底构筑起一座坚守道德底线的堡垒,那对整个国家与民族,又何尝不是一件幸事?

历史上的中国曾为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教化之国,今天的炎黄子孙更应自觉地肩负起传承中华文明的重任,让我们的国家以富强、民主、进步的清新形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