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一:和: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1#

   和有协调、和谐共处之意,也就是不同的成分合理的配合在一起,不同,但却不冲突。《论语·子路》记载: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各有各的不同,但能和谐的共处,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中受益;小人品性相同,却无法和平共处。可见和并非是相同而和,而是不同之中的和。这就犹如烹调,要将各种不同的调味料按照一个合理的比例放在一起,这样才能做出美味;倘若只有一种调味品,如一味的只放盐,那做出的东西只会是有重喂而不美。儒家强调和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也离不开和。在社会分工中,只有每个成员相互配合做好自己的分工,社会才能组成一个团结协作的整体,社会才能良好的运作。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8:44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中国自古就有的优秀传统。《孟子·尽心上》讲“亲亲”、“仁民”、“爱物”。推己及人,推人及物,认为要爱惜万物。这也反映了儒家思想对于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的的认识。古人认为,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要做到取之有度,取之以时。不要对自然无止尽的索取,改用多少自然资源就取多少,不要造成资源的白白浪费;还有就是因时而取,具体到生活中就是不捕杀还未长大的幼兽、不猎取怀孕的母兽,不砍伐小树等等。儒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对如今也有极大地启发。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恶化,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引发了许多诸如泥石流这样的自然灾害,人类无尽的索取导致自然资源日益枯竭,人对环境的污染使人类自身也染上很多环境污染带来的疾病。爱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人与自然只有和平共处,人类自身也才能发展得更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