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儒家思想中的“智” [复制链接]

1#

智,一般的基本字义是聪明,见识。考虑问题周到,有远见,足智多谋,利令智昏等等。儒家第一次为智正名,把智纳入了道德范围,使其上升到伦理层面,更是与哲学接轨,尤其是人生哲学。子曰:“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就是孔夫子对智的最好定义。这其中的道理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道明的,只有亲身去实践,去体悟才明其中奥义。大智若愚,自古就是智者的一般形象,有时我也不了,为什么这明明是一种很怪的现象,可这种形象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去从未消退。为什么智者圣人们明明对世事、人生以及治国处世都是很有智慧的,可却不敢表露出来?这难道不是一种怪现象吗?所谓“言多必失”,在长时间的专制体制下可能也是一种自保的方式吧。

从古到今,可以说智者层出不穷,大智、小智之分,已是必然。大者,大之有也;小者,小之有也。既然都是有,有何必分出高低、长短。古代圣人之所以被世人称为圣人,我个人认为并不是他们的智商有多高,而是在个人修养和为人处事方面不同常人罢了。自古有大隐隐于世,可见真正的智者是能好的适应身处环境的。

在当今社会,有很多所谓的聪明人,他们机关算尽,整天为利益处心积虑。得到利益者为惧失之而绞尽脑汁,而未得利者,疲于奔命的去追求。这种所谓的聪明也只能算是小智小慧。身处此境,要做到不为名利所动确实很难,清心寡欲才是大智所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