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必用情(上)
孝,善事父母者。——《说文》
父母对儿女的抚育之恩,儿女理当竭力而厚报之,于孝,乌鸦尚且反哺,可以人而不如鸟乎?“弟子,入则孝,出则悌”也可看出孔子主张学生在家学习的首要功课为尽孝道。其中有两点应注意:其一,孝敬之心非成家立业之后再思虑,而是自小就应留心留意,存于心中。其二,有入即有出,弟子为学业,事业,婚姻离家远走他乡,但每逢佳节返家后乃要以孝为先。
孝的实质何在?《论语·为政篇》中有阐述:“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孝,非如犬马一般仅在“能养”的层次,更要动发真情,恭敬谦顺。当今之时代,物质生活丰裕,事业有成,飞黄腾达的“孝子”们,以为以身安,厚味,锦衣玉食就可以让老人颐享天年,真是不得孝道之要。若父母在我辈年幼也仅只养而不教,养而不爱,不用情,那末,我辈如今何以成人?必也为不知人伦常理的野人!再者,由于父母多经世事,必能察言观色。敏感的老人只见“孝子”寄来的货款而不见其真体,就揣度其中蹊跷,不得已只能思子心切。如一则公益广告上所绘,慈母张罗一桌丰盛的晚餐,并一一打电话告之,儿女不约而同地皆以“忙碌”为由推脱,老人独对杯盘,岂不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