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1、仁是爱的根本,爱是仁的发用
建立在仁慈品质之上的爱,是奉献式的道德之爱,如果一种爱的感情不是以仁慈的品质为基础,这种爱就是一种情绪,或者是一种由功利的原因而引起的感情。故奉献式的道德之爱与索取式的非道德之爱的区别,就在于有无“仁”的品质作为基础。
以仁为爱体,爱为仁用。([宋]朱熹《论语或问》卷四)
译:仁是爱的根本,爱是仁的发用。
我认为“仁”和“爱”是个广泛的情感词,它是我们来到这个尘世时,就已经被上天所赋予的最本质的.最纯朴的东西。只是因为后天受身边环境的关系,“仁”和“爱”在每个人身上所发挥的思想和作用也就大不相同。
孔子说“泛爱众而亲仁”大爱在孔子的眼中是向仁*近的方法。而仁的最高目的,每一个儒者的最高目标,治国平天下,是要让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仁政中享受清明的政治带来的安逸幸福如尧舜之世的生活。由大爱习得仁再用仁来爱世人。
然而,在爱与仁的循环相生之中,时时发生错节。像是《天龙八部》里头的段延庆,十恶不赦的大恶人,在得知段誉是自己的孩子以后选择收手。再怎么说,段延庆算不上有仁,在世人的眼光里,他离仁甚远。但怎么说他没爱,他收手就是因为爱。还有叶二娘,做绝坏事却还是为爱而死。还有李莫愁,裘千尺等等等等。
爱和仁又是怎样的关系?没有因果,没有必然,有仁有爱可以相辅相成,而没有了仁依旧难以泯灭爱。
而儒家追求的便是爱与仁相辅相成的君子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