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理解为作为人这种存在之间形成的亲爱关系。
仁者,人也。——《礼记·中庸》
仁,亲也。——《说文》
上下相亲谓之仁。——《礼记·经解》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仁的产生是社会关系大变动在伦理思想上的表现,是对子与父、君与臣以及国与国关系的伦理总结,因而具有很丰富的内容。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认为“为仁”是某种自觉的内在情感行为,任何人是无法替代的,只要自己态度端正,才可以实现“仁”的要求,所以要诚心。孔子所提倡的是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达到理想人格的问题, “仁”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爱:爱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拥有仁爱之心;爱他人,上下相亲,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现代人之间的关系很大成分上还是“仁爱”的,只是受实用主义、市场经济价值最大化等影响,使得“爱己爱人”之心受蒙蔽,找回自己的真心本性,爱父母,爱朋友,乃至爱社会中每一个人,这就需要兴国之大学问,教人以仁。
[em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