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礼的价值 [复制链接]

1#

老子认为,正确的治国模式应是“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即以正道治国,以奇术用兵,以无为治理天下。当然,老子的“无为而治”是手段,无不为是目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境界。
一是道为德之全体,德乃道之部分。二是以无为治天下,达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因此,老子提倡的“无为而治”是真正意义上的“德治”。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历代统治者以儒学为正统国学,“德治”的概念便成为儒家的专利,在实际治国主张方面,孔丘提倡“德治”。他的“德治”主张是其“仁”学思想在治国方略上的推广和具体作用。他说:“为政以德,譬如此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他认为用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纵观历史,每个周期的强治周期段初期都实施了道家提倡的“德治”,这种治国方法在商初、汉初、唐初、明初承袭暴治周期段创立的体制,由开国时建立起来的权威,出于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发展经济的目的,实施黄老“无为政治”,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以致国强民富,为创造周期的历史辉煌打下基础。第一周期伊尹辅佐商汤创建“成汤之治”;第二周期曹参、陈平辅佐汉室创建“文景之治”;第三周期魏征、李勣等辅佐唐室创建“贞观之治”;第四周期李善长、刘基等辅佐明室创建“洪武之治”;本周期“文革”后,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也是采取“黄老道德”,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开始,以至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精简机构、一国两制、韬光养晦等政策出台,都是“道家”的“德治”观念的体现。这在周期律中是强治周期段的前期,强治周期段的的中后期,儒家的“德治”上升为主导地位,后人多称强治周期段的前期“黄老无为”的治国安民方略为“道治”,之后地儒学为“德治”。这正应了老子说的“失道而后德”。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7:58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