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一言蔽之就是社会中的人都讲社会道德的社会。社会道德是指存在于某个社会的人们,为了“我们”社会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显然,当社会中的人们都知道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时候,那么这个社会一定是没有社会矛盾的,和谐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2004年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指的是一种和睦、融洽并且各阶层齐心协力的社会状态。中国传统社会的和谐建立在三纲五常的基础上,讲的是纲常伦理:君要贤,父要慈,子要孝,等等。每个人强调自己的责任而不是权利,这是旧时保持和谐的思想基础。但是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到了毛泽东时代,官方推行的思想基础也被大多数人实践。开始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后来讲大公无私,以国家、集体的利益为最大利益,提倡这些来建立一个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但这个时代也过去了。现在我们的社会是“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但我们又不信上帝,所以就没有人为大家了,这样就难以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
和谐社会显然不仅仅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在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的时候,很可能整个饼做得非常大,但是这个饼的大部分被非常少的人拿走了,而大部分的代价被大多数人承担了。这个社会虽然发展了,但未必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和谐社会也并不仅仅是一个稳定的社会。政治高压或其它因素的存在,可以使一个社会保持很稳定,但是这个社会未必很和谐,人们的气不是很顺。所以,建立一个和谐社会,简单地说就是要让这个社会里的人气都比较顺,没有太多的怨气,心态平和,彼此交往谦让有礼、互敬互助。和谐社会的建立有赖于三个重要基础:社会基础、政治基础、思想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全党同志一定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自觉承担起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任务,脚踏实地做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