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
“忠”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
论语中的“忠”,其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待朋友要尽心无憾;二是提高自身修养,达到大公无私的境地,这是将个我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达到与人真诚无间的相处;三是对待国君要专一无二,这是要求对“忠”的对象国君不能有二心,不能有背叛,忤逆之举。在我国古代,很多文学作品都离不开“忠”,就比如说《水浒传》,其主人公之一宋江,是梁山好汉之一,他是梁山首领,时时刻刻以朝廷招安为目标,并把原最初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厅”,以示其对朝廷的忠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忠”的内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不需要像古时候那样对国君尽忠,但无论我们是做大事业,还是在平凡的位置上,要想真正的做好,都离不开忠字。就比如说,作为子女,我们要做好子女该做的事情,要孝顺父母;作为学生就要努力学习;作为母亲,就要为家庭尽职,尽责地培养孩子;作为父亲就要做好子女的榜样等等。尽忠确实是做人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