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一种追求人类和自然共存的大智慧,它蕴含着人与自然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认为人不能以自然为奴仆,应该把天地视为父母,把所有的生命都视为与自己相通。它以天地人的统一为基本点,主张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最终追求的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以此作为最高的伦理价值目标。 北宋哲学家张载说:“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浑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德。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他认为人与万物都得之于自然和宇宙,与自然和宇宙浑然一体,我们作为人类的一员,只是自然和宇宙存在的一物。民众百姓都是我同胞兄弟,应以仁爱相待;宇宙万物都是我的亲密朋友,应该爱护他们。人与人,人与万物都处于和谐,均衡和统一之中。
传统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虽然有其局限性,但它对反思工业文明和科技文明所产生的如生态环境的破坏,人与自然的疏离等负面效应,重建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它启示我们既要改造自然,又要顺应自然,既不屈从自然,也不破坏自然,人既不是大自然的主人,也不是大自然的奴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护自然,实现新的“天人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