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一、仁的定义 [复制链接]

1#

什么是仁?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仁就是:恭、宽、信、敏、惠。

恭,为人要有仪表风度,也就是俗话说的人要有"人样"。一个人,穿衣服不一定要求穿什么名牌,但要整洁;与人打交道、办事情,要严肃认真;对人要有礼貌;在一些场合,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要有分寸。

宽,从大的方面说,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能推己及人;从小的方面说,不苛责于人,能理解别人合乎情理的缺点,不记小过,胸襟宽阔。

信,人之为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重承诺,说到做到,肯负起责任。是为人处事中最基本的。

敏,就是应对事情反应灵敏,行动迅速,讲求效率。不迟钝,不拖拉,不懒散,处事干练,作风果断。

惠,即有宽广温柔的胸怀,对人有爱心,爱护弱者,并珍惜一切美好的东西。孔子说:"仁者爱人。"因此,惠可以说是人性中最基本最人性的一个项目。

仁: 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并解释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在回答子张问仁时还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为恭、宽、信、敏、惠。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把仁同义联系起来,把仁义看作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其“仁”,指人心,即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仁爱之心;其“义”,指正路,“义,人之正路也”。    有一位作家曾经把人生比作蛛网.他说:"我们生活在世界上,对他人的热爱,憎恨就像抖动一个大蜘蛛网.我影响他人,他人又影响他人,巨网振动,辗转波及,不知何时止,何时休."

儒家重要伦理范畴。本意为仁爱与正义。战国时的孟轲曾着重提出,汉儒董仲舒继承其说,将“仁义”作为封建道德的最高原则。宋代以后,由于理学家的阐发、推崇,“仁义”成为封建道德的别名。常与“道德”并称为“仁义道德”,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

 对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都有较大影响,肯有一定的欺骗性。《老子》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孟子.梁惠王上》:“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赵岐注:“有仁认之道,可以为名。以利为名,有不利之患矣。”朱熹集注:“仁者,心之德,爱之理。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

    不一定所有人都对这一严肃的人生这里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但它却毫不含糊地时时在左右着每一个人的生活.

    人与人之间,互相热爱,互相帮助能使人浑身是劲,奋发向上,而互相憎恨、互相抱怨会使人畏首畏尾,止步不前,这种影响,就像阳光与寒霜对原野的影响那样,其结果是迥然不同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总是冷漠地对待周围的一切,而不愿向他人伸出热情相助的双手.当某些人努力学习音乐时,有人就会说:"音乐的殿堂是神圣的,他哪有这天赋?"

    这些人,这些话,给我们的生活涂抹上了一层灰色,使人觉得始终处与一种沉闷和压抑的境况之中,慢慢地就不免会自惭形秽,灰心丧气起来,这样,许多五彩的梦想也就幻灭,许多美好的希望也就成灰.

    当然,在我们的社会里更多的是一些生性爽朗、热情鼓励别人奋进的人.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生活的色彩就是显得明丽,生活的基调就显得高昂,整个人生就显得充实而富有诗意.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蛛网上的一根蛛丝,相互交通,彼此影响,但愿我们每一个人都付出一片诚挚的爱心,无私的关怀,让人生的蛛网永远是欢乐的跳舞,而不是畏缩的颤抖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5:17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