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三、仁与爱 [复制链接]

1#

读《先秦诸子》

有感读易中天的《我读先秦诸子》之读后感易中天教授说:读孔子见“恻隐之心”,得“仁爱精神”;

读后感:仁爱是发扬扬道德的基础。有了仁爱就可以培养“忠恕”之道,有了忠恕思想,就可以忠于你所在的国家、团队、和家庭,就能对家庭、团队、国家负责任。就有“泛爱众”(《论语》学而第一)的博爱思想。有了博爱思想,才会“周急而不继富”(周济或帮助急须帮助的人,而不承受现有的财富)。有了“泛爱众”的搏爱思想,就能发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就能尊重人权,不侵害他人的权利并能保护自己的权利。把西方的博爱的道德观融入到我们传统的道德观之中。读孔子不仅懂得“仁爱精神”,还懂得如何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把自己融入到社会当中。懂得如何向社会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在交往中如何发扬六种品德,如何防止出现六种弊病(《论语》第十七章“六言六蔽”)。使人变得聪明而有智慧。

   易中天教授说:读孟子见“浩然之气”,得“义勇精神”;

  人们有一万个理由来表彰“见义勇为”者,却没有丝毫理由批评“见义不为"者。不能相信不讲社会成本的“舍生取义”。同时,也要对“义”有个诠释,孔子所说的“义”是“忠义”、“大义”、“道义”、“仁义”。,正是不能全面理解“义”的内涵所产生的后果。因此,理论工作者向社会传达“义”的信息时,有义务诠释“义”的真实而全面的含义,才不会误人子弟。)

  读后感: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做事,不怨天尤人,自强不息,走自己的路。

(读后感:我的体会是,易教授的体会“超凡脱俗,比经典还经典”。对全面弘扬国学和东西方道德观价值观的交融都是有益的。对思想文化不能“独尊”。“独尊”就会堵死。就会变成死水一潭,中国历史正是从汉朝起,独尊儒家之术,造成社会两千年的周而复始的停滞不前。今天已经开放,应该允许多种思想文化并存。把思想堵死,社会就不能进步)。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4:53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