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主题题解
“信”:诚信、信任。《说文》讲:“人言为信”。“信”是立身之道、兴业之道、治世之道。诚信求和。诚信是约定俗成的社会交往准则。孔子把“信”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四大科目”(文、行、忠、信)和“五大规范”(恭、宽、信、敏、惠)之一,强调要“言而有信”,“信则人任焉。”“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一诺千金”、“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推崇并发扬光大。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一项基本规范,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美德之一。本文拟将探讨诚信道德规范的一般含义和具体含义,并思考诚信道德的现代价值。诚与信,从道德意义上理解,其意义相同。《说文解字)}作了权威性的注释,“诚,信也”,“信,诚也”。由此可知,诚与信可
儒家的伦理范畴。意为诚实,讲信用,不虚伪。
“信
”既是儒家实现
“仁
”这个道德原则的重要条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孔子及其弟子提出出
“信
”,是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互守信用,借以调整统治阶级之间、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儒家把
“信
”作为立国、治国的根本。汉儒把
“信
”列入
“五常
”之中。《论语
.学而》: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左传
.宣公二年》:
“麂退,叹而言曰:
‘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触槐而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