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一、仁的定义 [复制链接]

1#

仁的定义

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早在孔子之前的一些古代文献(如《诗经》、《左传》)中就已有字出现,但那时的只有《说文解字》所解释的仁,亲也,从人从二即表示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的基本含义。真正具有《论语》中那样的重要性与崇高地位是自孔子始[4][22]
孔子谈仁最多,一部《论语》中讲到仁的一共有109[23],在不同的场合,他对仁的解释往往不同。要准确理解孔子关于仁的含义就要把这些解释联系起来,从总体精神上去把握。《论语》一书关于仁的解释虽有许多,但真正涉及仁的本质意义,即可作为定义使用的主要有以下四个:
定义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这是对原有意义的确认与继承,是一种尊重历史的态度。这可以说是孔子对仁这个概念的浅层次定义。 定义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有之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这里把孝弟定义为仁之本,即作为仁的最基本含义。这是孔子对仁这个概念的扩展与提升。君子务本就是要懂得孝敬父母,敬爱兄长。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是不可能爱他人、爱社会的。正如孟子所说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离娄上》),这就是说,不孝顺父母的人就失去了起码的做人资格。所以仁爱之心必须从爱亲人开始培养,这就是做人的根本道理,也是孝弟被定义为仁之本的理据所在。
  定义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这里把仁的概念又一次扩展,即不仅要做到在家孝顺父母,亲爱兄弟,而且出门在外,还要能尊敬长辈,说话做事谨慎,对朋友讲信用;并要博爱大众和亲近有仁德的人。这个定义的核心是,不仅要爱自己家里的亲人,还要泛爱众,即热爱全社会(乃至普天下)的人民大众,要把对家庭的亲情、血缘之爱扩展为对朋友的友爱,对全社会的博爱。表面上看,这是对仁这个概念的进一步扩展,实际上是对的重新建构,使具有了极为丰富而深厚的内涵,但又并未脱离原有的基本含义。
  定义4: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论语雍也》)
  这里所谓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就是能为人民大众谋福利,能为他们带来实际的利益和好处,是泛爱众的最高体现。这是连古代圣贤尧舜二帝也难以做到的,所以是只能无限趋近,而不能完全达到的关于的最高境界,也称的境界。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5:17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