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一:孝: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1#

“孝”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观念。中华孝道有以下八条行为准则:赡养父母长辈;敬爱父母长辈;继承父母之志;祭祀祖先;承袭祖先之德;事亲以礼;不自取其辱,不轻生毁己,以免危及父母;从义不从父,从道不从亲。

孔子认为,为人子者不要给父母增加精神负担。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朱熹注:言父母爱子之心,无所不至,惟恐其有疾病,常以为忧也。人子体此,而以父母之心为心,则凡所以守其身者,自不容于不谨矣,岂不可以为不孝乎?”(《四书集注为政注》)要保重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自己生病,更不能陷入不义而使父母担惊受怕。孔子还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常言说:儿行千里娘担忧;当父母年老的时候,要常父母身的边尽孝道。

孔子强调,作为人子,不但要奉养父母、尊敬父母,还不要忘记父母的年龄。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一方面,父母高寿应该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应该有所恐惧。因为,年龄大了,随时可能生病,也随时有可能死亡。因此,更应该多关心父母。

孔子认为,继承父志是一个重要内容。孔子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父亲逝死之后,要观察他的行为,如果他对父亲志向和优点长期坚持下去,就可以说是做到了。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在《里仁》篇中又一个字不差地重复了一次,孔子的学生在编辑《论语》这部书时,为什么要重复这句话呢?除了强调这个意思重要性之外,没有别的解释。

孔子的社会政治理想,是想建立一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使百姓安居乐业的社会。要实现这一理想,要从孝悌开始,通过从爱自己的亲人开始,上对君王尽忠,下在朋友之间建立信任关系,从而扩大到去爱人爱众,使社会达到和谐。所以,孔子认为,如果一个人作到了孝悌,他的人性就得到了很好的改造,他就能遵守社会的规范。孔子的弟子有若把孔子的这一思想作了深刻的理会,他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论语学而》)

孔子论中重根源、主入世的精神,对加强中华各民族的团结,齐心协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溯宗归祖和凝聚性的作用。从我国家庭美德建设和个人修身养性看,现代社会正面临着家庭失和、老人失养、个人道德失落的危机。孔子论力倡家庭和睦、个人安身立命和道德自律的人文关怀,对现代人的家庭建设和个体的心灵精神家园的落定,是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启示和裨益的。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3:16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