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信的价值 [复制链接]

1#

“信”即真实、真诚、诚信。孔子讲“民无信不立”,孟子讲“朋友有信”,《中庸》讲“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在当代社会,诚信是确保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精神。

人有信,则人信之,朋友四海,人人都愿意向你伸出手来;人无信,则人避之,孤家寡人,落到寸步难行的地步。英国杂货店大王乌克罗普曾说过:只要你真诚对待别人,别人也会真诚对待你,于己于人都受益非浅。可见,诚信在交友之中起着多大作用。

而在交友中,我们不仅要以信待之,也要以信来择友。孔子认为,结交什么样的朋友以及与朋友之间如何相处,对一个人的道德行为有着重要影响。与有信之人交往,久而久之,自己也会自觉以信待人,与那些阳奉阴违、表里不一、口是心非、花言巧语的人交往则十分有害,不仅不能从中有所收获还会染上恶习。孔子在大力倡导信德时,也严厉批评不讲信用的人,他说:狂而不直,侗而不愿,倥倥而不信,吾不知之矣。《论语·泰伯篇》由此可见,无论是在择友抑或处理人际关系,信都是其基本法则。

《论语》有关的论述,体察其涵义,约略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以信为政,以信交友,以信立身。

《论语》中谈到,大多是在不同的人事、境遇中孔子回答弟子的疑问,或是对弟子言行的点拨、解惑,含义广泛。各家在探究的道德价值时,也是见仁见智,各抒己见。可是,常忽略的人格意义。孔子是把作为的支撑点、内在力,离开将虚悬泛空,成为抽象的概念。无论从政、交友,最根本的是立身,个人的道德修养,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学而》)孔子认为一个人的言行不同,后果亦相反。言忠信,行笃教,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教,虽州里,行乎哉?(《卫灵公》)他还提出以信立身的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一是己所不欲,勿施与人。(《颜渊》)而后一句话,已成为普世的名言。早在国际联盟(今联合国)就把它融入了《人权宣言》,1993年世界宗教领袖通过的《世界伦理宣言》再次提到这句名言。据说在德国柏林得月园的入口处,矗立两米多高的大理石孔子塑像,在花岗岩的基座上刻着八个大字: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信,是现代社会的通行证。孔子在春秋时期提出的“民无信不立”的观点在现代社会上是通用的。信,是影响社会各个领域的因素,一个人只有拥有信,才有立足之地。无论古今中外,信都应是做人之本,做事之基。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0:23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