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生活着就应该时刻保持着好学的精神来接纳一切事物。但是,不管怎么好学、不管有什么见解,都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在有是非争议的事情上,不论与你产生分歧争议的人是否是你喜欢的,你都应该只对事不对人。因为你坚持的是真理,而不是和对方争论的结果。因此我们的学习不能只是埋首故纸书,要坚持知行合一,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应该积极投身于实践中,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遵循客观规律办事,从而有新的发现,创造出新事物,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