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仁的对象 [复制链接]

1#

仁的对象是需要斟酌的。

首先,我们要认清仁的概念。“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观念道德标准道德观念。然后,我们来判断什么样的人才能对他“仁”。

然后,有德行的人才被称为“仁人”。《书·泰誓中》:“虽有周亲,不如仁人。” 汉 贾谊 《惜誓》:“悲仁人之尽节兮,反为小人之所贼。”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公仁人也,天相之矣。” 清 黄鷟来 《甲戌夏至武威》诗之四:“乃知仁人泽,是处皆阳春。”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仁人们或者要问:那么,我们竟不要‘费厄泼赖’么?”

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对我们要实行仁的对象下一个定义了:有仁爱之心,被称为仁人的人。

最后,我们知道了仁的对象不是泛泛的亲人,也不是泛泛的指朋友,而是本身具备仁爱之心的仁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