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九、知耻 [复制链接]

1#

什么是耻辱?耻辱,词典上解释为因声誉受损害而至的内心羞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耻辱是对人的行为的一种社会评价,是对那些不履行社会义务、违背社会公德、违反国家法律并造成危害等各种错误行为的否定、贬斥和谴责。孔子讲过: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在国家兴旺之时,自己贫贱,说明没有为国家效力,应引以为耻;相反,在国家危难之时,你个人却发国难财而富起来,更是可耻。   
    
知耻,是人性的标志,是人与禽兽的重要区别。懂荣辱,明邪正,知羞耻,这是中国人文精神中,最有价值的内核之一。古人说过:士而不先其耻,则为无本之人。还说: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是以知耻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和信条——“君子不食嗟来之食,志士不饮盗泉之水。不是不能,而是不愿,因为那样做了,会让他们感到羞耻。一个人有了知耻之心,当他受到他人或社会的谴责、唾弃时,就会感到羞辱,从而改过自新,努力做一个符合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的人。
知耻,才能有所不为。人有了羞耻之心,就可以自觉地不去做各种可耻之事;就会坚持正义、遵循道义,堂堂正正地做人。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知耻,可以转化成为一种精神动力,可以转化成为民族的凝聚力。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备受西方帝国主义欺凌、压迫,可谓国耻累累。面对祖国的危亡,无数志士仁人挺身而出,赴国难,雪国耻,以身殉国。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秋谨“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吉鸿昌胸前高挂“我是中国人”……这些名人行为无不昭示着孔子讲的“知耻近乎勇”。“勿忘国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自尊、自信、自立的民族魂,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促进民族复兴和祖国富强的巨大精神力量。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4:17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