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八、践行仁道 [复制链接]

1#

孔子对仁的见地很是明显,只有做到了才能是真正的仁,没有足不出户的仁者。恭、宽、信、敏、惠,放到我们今天这个不断为金钱名利争夺者的社会,卸下了伪善的面具以后,我们真正做到是又只有哪些?我们对上司是谄媚;对地痞流氓是忍气吞声,去我们的邻居却斤斤计较;平日里听说德国人的时间观便注意着与他们的约定却忘记带那个父母的晚饭;勤敏是为了加薪,是在向女友献殷情;惠,不是有托与人就是为了得到更大的合同,获得更多的利益......

仁爱践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仁爱品质:形成内在于己的仁爱品质,这是道德行为的发端之处。第二层次是自爱自重:爱自己是仁的开始,可以推及到爱别人。第三层次是由近及远: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第四层次是万物一体:将仁爱之心推向宇宙万象万物,达到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4:05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既然这节课叫做“践行仁道”,那么就是怎样实践了,我想这也是人生最大的意义。仁道,我觉得通俗的理解就是你在为人处世上在心灵上的一种爱人的态度,这里面的人当然包括自己。我们知道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不同的环境,会形成不同的性格。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爱人的能力,但是每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所以,针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实践的内涵。对于那些有爱人的能力的人,他们本身自我价值感很高,所以他们的“仁道”很自然,在平常的生活中自然流露对别人的关爱之情,但我并不是说差一点爱人的能力的人没有关爱,这只是一种明显和不明显的问题。佛教慈悲观是佛教伦理道德的核心价值,是佛教一切教义和戒律的根本准则,具有丰富的人文意蕴和理性精神。孔子的仁学观,是孔子仁学思想的根本价值体现,是孔子仁学思想的理论基石和儒家伦理道德建设的基本准则。就是说,反应“仁”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广泛的。但“孝悌”却是其“仁”学和“人”学思想的基本仁爱是一个人的最大价值!“仁爱”是,“仁者人也”包含了两方面的思想价值,即“人的自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