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五:信: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1#

“道德”决不是西方伦理学意义上的道德,也不是马克思所指称的“社会价值规范的总和”,更不是犬儒主义,而是中华文化产生时代所遭遇的严重社会问题的唯一答案---“失道而后德”,是“大道废,有仁义”(《老子》),也是在“大道既隐,天下为家”之后,只能不得已而求其次,转而主张“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礼记-礼运》)的结果。所以中华文化首先是“外王”而不是“内圣”,“外王”是起点也是归宿;而“内圣”主要是路径和方法,也是“外王”的贯彻和落实。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0:40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知识和技能本来密不可分。但自从进入所谓的“文明社会”之后,知识和技能就慢慢地区分开来。技能好像是人手的特长,而知识则属于人脑的专长。技能是低贱的,知识是高贵的。孟子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掌握知识的人慢慢地爬上人类的更高等级,成为专门统治别人的高贵者。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