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安全提问(未设置请忽略)
母亲的名字
爷爷的名字
父亲出生的城市
您其中一位老师的名字
您个人计算机的型号
您最喜欢的餐馆名称
驾驶执照的最后四位数字
找回密码
记住我
我的中心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切换到窄版
论坛
会员
搜索
帮助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国学基金会
»
论坛
»
孝坛
»
[经典学习]二、尊敬父母
论坛
中华义理总坛
仁坛
义坛
礼坛
智坛
信坛
忠坛
孝坛
廉坛
毅坛
和坛
返回列表
查看:
104166
|
回复:
769
[经典学习]二、尊敬父母
[复制链接]
发送短消息
UID
1783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王哲茜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25-10-08
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5-10-08 22:19
|
显示全部
《孝经》将“孝”作为对生命根源的敬畏。子女受之于父母的不仅是血肉之躯,更是家族血脉与精神基因的延续载体。这种认知超越功利主义,直指人性深处的生存自觉——如同草木向阳而生般本能。当代意义在于唤醒人们对生命链条的尊重,反对轻贱自身的行为,因个体健康与否直接关乎家族生命的存续状态。此乃孝道最原始的生命哲学表达。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2:58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83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王哲茜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25-10-08
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5-10-08 22:24
|
显示全部
“夫孝,德之本也”揭示孝为百善之首的本质。儒家伦理体系中,父子关系是一切人伦关系的原型:对父辈的恭敬衍生出对师长的重视,进而推演至君臣之义。若不能妥善处理最核心的家庭伦理,对外的社会诚信将成为无源之水。现代社会虽弱化等级观念,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仍应始于家庭角色扮演,这是构建公民道德的基础工程。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83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王哲茜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25-10-08
3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5-10-08 22:24
|
显示全部
不同于墨家兼爱的抽象主张,《孝经》强调通过具体行动培育亲情:“冬温夏凊,昏定晨省”。每日的温度调节、起居照料看似琐碎,实则创造情感交流契机。现代人常陷于物质供养误区,忽视陪伴质量。真正的孝行当如春风化雨,渗透在耐心倾听老人回忆往事的细节中,体现在主动学习父母擅长的传统技艺的过程里。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83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王哲茜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25-10-08
4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5-10-08 22:25
|
显示全部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指明孝与自我实现的统一性。个体成就既是个人奋斗结果,亦承载家族期待。古代士大夫“光宗耀祖”的追求虽带封建色彩,但其内核值得借鉴:卓越成就应成为回馈养育之恩的特殊方式。今人可在专业领域精进,以正直品格赢得社会尊重,使父母因子女的精神高度而骄傲,实现更高层次的生命共鸣。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83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王哲茜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25-10-08
5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5-10-08 22:25
|
显示全部
面对“父有争子”的矛盾处境,《孝经》展现辩证思维。一味顺从属愚孝,激烈对抗伤亲情。智慧的做法是把握“谏而不逆”的原则:选择恰当时机委婉规劝,用事实代替争论。这对化解当代家庭常见的价值观冲突极具启示——子女可在尊重长辈生活经验的同时,引导父母理解新时代规则,达成跨代际的认知平衡。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83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王哲茜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25-10-08
6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5-10-08 22:25
|
显示全部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揭示孝道的社会辐射效应。将对父母的挚爱外化为对老者的普遍尊重,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德迁移机制。现代社会老龄化背景下,这种品质尤为重要:社区志愿者照顾孤寡老人的行动,公务员优化老年服务的政策设计,都是孝文化在公共领域的生动实践。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83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王哲茜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25-10-08
7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5-10-08 22:26
|
显示全部
“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包含两层深意:既要量入为出保障基本供给,又要克制消费欲望预留应急资金。传统农业社会强调耕读传家的理财观,今日则需转化为科学的家庭财务管理能力。年轻人应在追求事业发展的同时,建立风险储备金制度,避免因突发变故而中断赡养义务。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83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王哲茜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25-10-08
8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5-10-08 22:26
|
显示全部
丧葬礼仪中的“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具有深刻生命教育意义。参与治丧过程使人直面生命有限性,理解生命轮回的自然规律。现代人可通过文明祭祀方式传递生死观:撰写回忆录整理家族历史,用影像记录营造家族记忆库,让后代在追思中感悟生命重量。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83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王哲茜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25-10-08
9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5-10-08 22:26
|
显示全部
为人父母后方知育儿艰辛,方能真正体会孝道精髓。身份转变带来认知跃升:曾经觉得母亲唠叨的孩子,自己成为家长后才懂得那些叮咛背后的焦虑与关爱。这种体验式觉醒促使人们反思过往态度,主动修复亲子关系裂痕,形成代际谅解的良性循环。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83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王哲茜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25-10-08
10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5-10-08 22:27
|
显示全部
清明祭扫、春节团圆等习俗构成孝文化的仪式载体。这些周期性活动强化家族凝聚力,传承语言、饮食等文化元素。在海外华人社区,祠堂祭祀成为维系文化身份的重要标志。当代文化建设需重视传统节日的创新转化,让年轻一代在参与中感受文化归属感。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83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王哲茜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25-10-08
1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5-10-08 22:27
|
显示全部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揭示精神赡养的重要性。物质丰裕时代的老年人更需要情感关怀:晚辈的一个微笑胜过昂贵礼物。定期视频通话、耐心解答重复问题、陪同就医检查等细节,能有效缓解老人孤独感。心理学研究表明,稳定的亲情支持可显著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指数。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83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王哲茜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25-10-08
1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5-10-08 22:27
|
显示全部
《孝经》将孝提升至治国高度:“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这种家国同构理念虽有时代局限,但揭示组织管理的共通规律:企业管理中员工的忠诚度往往源于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正如子女效法父母般自然。优秀领导者善用情感纽带凝聚团队,营造类家庭的工作氛围。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83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王哲茜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25-10-08
13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5-10-08 22:28
|
显示全部
传统孝道存在重男轻女倾向,但核心理念可改造为现代平等观:无论儿子女儿都有赡养义务,女婿媳妇同样承担孝责。城市独生子女家庭更需打破性别偏见,夫妻共同规划养老方案。农村地区应杜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陈规,保障妇女的财产继承权与养老决策权。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83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王哲茜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25-10-08
14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5-10-08 22:28
|
显示全部
“教之所由生也”指出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父母的言行举止是最生动的教材:父亲勤奋工作的身影告诉孩子什么是担当,母亲善待公婆的态度示范着感恩之道。现代家庭教育需注重言传身教的结合,通过日常互动传递价值观,而非单纯说教。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论坛
中华义理总坛
仁坛
义坛
礼坛
智坛
信坛
忠坛
孝坛
廉坛
毅坛
和坛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