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之为道,首在“敬”。孔子云:“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徒养口体,未足为孝;必敬而后显人伦之尊。《孝经》列五致:平居以敬,奉养以乐,疾则以忧,丧则以哀,祭则以严;敬贯始终,和乐、忧、哀、严皆由此生。
曾子判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尊亲者,敬之至;不辱者,敬之守;能养者,亦必以敬为先。敬之难,难在久;久之难,难在终。父母既没,敬不随形骸而灭,反而愈加谨严:修身慎行,不坠先人之令名,斯为能终之孝。
是故孝子内蓄深爱,外发婉容;敬以立本,爱以达情。养而不敬,与犬马之养何殊?敬而不终,与始敬终怠何异?孝之大端,唯在敬之一字,终身由之,可无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