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信的价值 [复制链接]

1#

信者,德之枢、政之干、行之纲也。无信,则仁失其温,义失其方,礼失其敬,智失其明;四德俱存,而信不立,犹舟无楫,终不可济。故荀子曰“不诚则不能化万物”,《中庸》谓“不诚无物”,皆以“诚—信”为宇宙生成、群生安顿之大柄。  

一、立身:信为百行之基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盖信是个人之“身份证”。内不自欺,外不欺人,则一念之微亦真,一行之细亦笃;德业由此积,心志由此固。贾谊以“信者,德之固”,正谓此也。  

二、感人:信为动众之媒  
孟子言“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又曰“不诚未有能动”。信之及人,如风之偃草:一言既出,众志咸孚;赏罚分明,则三军不惑。司马光谓“信者虽有怨雠而必用”,正以公信可以化私怨为大义。  

三、成物:信为化育之端  
《中庸》云:“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信不仅自立,亦以立人;不仅成己,亦以成天下。诚信充盈,则上下交泰,万物并育;诚信缺失,则百业凋敝,人伦荡析。  

四、治国:信为大宝之器  
“民无信不立”,一语破的。国之立也,恃民心;民心之固,恃公信。君无信则民疑,法无信则民玩;疑生离心,玩生怠政,终至败亡。《资治通鉴》历举“欺四海、欺四邻、欺百姓”之祸,以见“信者,人君之大宝”,非虚言也。  

综上,信者,内以定心,外以定人;小之立一身,大之安天下。若使人人抱信如璧,事事以信为衡,则世可臻“刑措不用”之化,国可保“磐石久安”之基。诚哉斯理!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0:23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