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舍生取义 [复制链接]

1#

义者,古今之大防,死生之权衡也。圣贤教人,先立乎义,而后议生死。故孔子曰“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示人当置义于生之上;又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则生之可贵,惟在闻道。苟义当死,虽死犹荣;苟义当生,虽生不辱。  

是以《左传》戒“死而不义非勇”,《礼记》揭“可杀不可辱”,皆所以严义利之界。义之所在,身可捐而志不可夺;义所不在,虽万钟于我何加焉。文天祥“以身殉道不苟生”,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皆于刀锯鼎镬之际,见千古不磨之天则。  

推而论之,义者,实生民之元气、天地之常经。生当生,死当死,并非轻生,亦非恶死;惟见得义理分明,则生顺死安,浩然之气与日月争光。若但以形骸论生死,则草木同腐;以道义论生死,则死犹生,生亦死。是故圣贤之生,生固赫赫;圣贤之死,死亦赫赫。生死一义,义外无生死,此千古之大训也。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5:45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