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如一条无形的心脉,自真诚而始,经简易、克己、适度,终汇于和谐。
真诚是血源。《论语》谓“祭如在”,意不在仪物,而在一念敬存;若无此念,繁缛皆空。 血源既动,流向简易。孔子答林放“宁俭宁戚”,把奢侈淘尽,让情感显影;礼于是脱下华服,只剩洁净骨架。 骨架欲立,需经克己之筋。颜渊问仁,孔子以“四勿”系之:非礼勿视、听、言、动。筋收紧,骨正,人便从欲海中抬头。 抬头之后,尺度必准。郭雍言“礼者,中也”,过与不及皆成伪;分寸恰是脉搏的节拍,一乱则全身失度。 最后,所有脉动汇于和谐。有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却补一句“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指出和不是无原则的妥协,而是被礼校准后的共振。 于是,一条完整的心脉贯通:真诚供血,简易去杂,克己束筋,适度调压,和谐成律。五者缺一,脉象即乱;五者相济,一呼一吸皆成礼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