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杰思先生论中华经典教育六义,我把它放到最近五年的网络舆论现场去对照,体会尤深。
2021 年,北大考古新生钟芳蓉面对“冷门专业”质疑,在抖音直播里引用《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坦言“考古就是我的本”。短短一句话,冲上了热搜第一,点赞超两百万。她的言行让我第一次真切看到:经典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年轻人抵御浮躁的铠甲。
反观 2022 年“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事件”。教材里低俗配图被网友扒出后,舆论哗然。事后查明,编审组在修订阶段曾收到一线教师提醒,却因“流程优先”被搁置。若当时有人想起《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把儿童心灵当作“国之大事”去敬畏,何至于让几幅插图刺痛全国父母?
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钟芳蓉示范了“力行”,教材事件提醒了“诚敬”。当古典义理成为我解读热点的坐标,网络广场便不再是情绪垃圾场,而是随时随地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