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仁显为义 [复制链接]

1#

“仁显为义”的论述揭示了儒家伦理中仁与义互为表里的深刻关联。仁是义的内在根基,如《礼记》所言“仁者,义之本也”,强调仁爱是正义的源泉,唯有心怀恻隐与共情,义行才能超越形式化的道德规训,成为“行礼”的自觉实践。孟子曾以“仁,人心也;义,人路也”比喻二者的关系,仁若缺失,义便沦为空洞的教条;义若不行,仁则易陷于泛滥的虚情。这种内在德性与外在规范的统一,正是儒家“知行合一”精神的体现——如孔子所言“克己复礼为仁”,义的实践既需以仁为内核,又需以礼为尺度,方能实现“得之者尊”的社会认同。
现代社会常面临道德困境:功利主义侵蚀下,人们或空谈仁义却疏于践行,或机械守礼而丧失温情。《礼记》强调“所贵于立义者,贵其有行也”,恰是对此的警示——真正的义必须落地于具体行动,如孟子“舍生取义”的抉择,或如当代企业以诚信经营践行社会责任。仁与义的动态平衡,既需以仁心滋养义的正当性,亦需以义行守护仁的纯粹性,二者共同构成中华文明“内圣外王”的精神基因。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0:03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