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礼的原则 [复制链接]

1#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短短数字道破 “真诚” 的灵魂。孔子厌恶虚文缛节,强调礼仪的本质是内心的敬畏——就像对着忧人强作欢颜,对失意者夸耀自得,再华丽的形式也掩不住情感的空洞。真正的礼,该是看见他人困境时自然收敛的锋芒,是无需表演的共情,如春日细雨,无声却润泽人心。
论及“简易”,孔子答林放 “宁俭宁戚”,恰似给当代人的一记警钟。当婚礼沦为豪车洋房的展览,葬礼变成流水席的比拼,我们早已忘了礼仪的初心是承载情感。古人以俭约之礼守本真,今人却在物质堆砌中失了分寸。原来最高的文明,从来不是繁复的装潢,而是如素笺淡墨般,寥寥数笔便见真心。
“克己复礼”常被误解为束缚,实则是通往自由的门径。颜渊问仁,孔子以 “四勿” 为纲,看似约束视听言动,实则是帮人挣脱欲望的枷锁。就像琴弦需张弛有度方能成音,人唯有以礼自律,才能在诱惑前守住本心,于纷繁中得见清明。这份对自我的观照,恰是现代人最稀缺的精神定力。
郭雍 “礼者,中也” 与有子 “和为贵”,合起来便是儒家的中庸智慧:和谐不是无原则的妥协,而是 “发乎情,止乎礼” 的恰到好处。反观当下,或因怕冲突而 “躺平” 纵容,或因追求个性而肆意越界,皆失了 “中” 的平衡。古人在长幼之序中求和睦,于规矩方圆中见温情,正是在秩序与自由间找到了共生的支点。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8:06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