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信的价值 [复制链接]

1#

孔子所言的“信”,是儒家伦理体系中至关重要的品德支柱。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论断,将诚信视为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这种“信”包含双重维度:对己要“言必信,行必果”,保持言行一致;对人要“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恪守承诺。孔子特别强调“民无信不立”,指出诚信是维系社会关系的基石,当子贡问政时,他将“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列为治国三要素,并在必不得已时选择“去兵”“去食”,唯留民信,因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在实践层面,孔子的“信”德体现为“敬事而信”的处世智慧。他既反对“言必信,行必果”的机械守信,主张“君子贞而不谅”的权变智慧,又强调“主忠信”的道德操守。这种诚信观在当代社会仍具有现实意义:商业往来中的契约精神,人际交往中的真诚相待,乃至国际关系中的守信履约,都是孔子“信”德的现代演绎。真正的诚信不是刻板的教条,而是内化于心的道德自律与外化于行的责任担当。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0:23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