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型过程中,虽然社会结构在发达地区已基本完成转变,但道德观念的滞后却导致了信任危机的蔓延,陌生人之间充满防备甚至敌意,这种“他人即地狱”的心态严重阻碍了社会协作与精神共同体的形成。儒家思想中的诚信观念恰恰能为这一困境提供文化根基上的化解之道,其核心在于将熟人社会的道德逻辑通过“推己及人”的机制扩展到陌生人交往中。儒家诚信并非契约社会的工具理性,而是以“仁”为价值本体的道德实践,从“父子有亲”的血缘诚信出发,通过“忠恕之道”将其泛化为“朋友有信”乃至“天下大同”的普遍伦理。这种由近及远的诚信扩展模式,能够消解陌生人社会的冷漠性——当个体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时,本质上是在对“陌生人”履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诚信义务,这种义务感并非来自法律约束,而是源于将陌生人纳入道德共同体的文化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