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忠于祖国 [复制链接]

1#

在儒家看来,忠于祖国是人最基本也最高尚的伦理道德价值,符合人性完善的需要,忠不会局限自己的发展空间,也不会伤害他物和他人,因为忠于国家的人能从国家中学习积极的伦理道德价值。因为所谓的忠,一定是符合仁道的,孔子的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被朱熹解释为“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即忠是指向自我的,只有“反身而诚”找寻到真实自我并追求积极的价值,当这种价值符合他人的目的时,才会唤起他人的敬意。忠于祖国的人是合乎忠恕之道的,那些在国难当头当仁不让挺身而出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的爱国之心总能一次又一次的使我们感动和振奋,并且唤醒了我们的仁性自觉与道德责任。那种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信仰之所以可贵,是因为这种追求并不会因为社会地位的变化而影响个人对完善自我的价值追求,且有助于自我和他人生命的正面价值的实现。
儒者并不愚忠,“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日知录》卷十三《正始》。一个国家政治系统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和文武大臣的职责;而天下苍生、民族文化的兴盛、灭亡,关乎所有人的利益,因此,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由此看来爱国心的源泉,在于发明本心之忠恕之道。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1:17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