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学道而爱人”(《论语•阳货》),爱人是君子之仁道的集中体现与价值准则,“士志于道” 道是终极性的价值理念,闻道、从道、守道、弘道,乃至殉道,是儒者的天职所在,“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重要的不是道是什么,而是人如何自由地表现他所理解的道,然而忠于正道并不简单,力不足,就可能中道而废。这需要人对“道”的信仰和“忠”的觉悟达到极高的认识水平,孔子说:“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述而》),如果不去叩问“道”,不明本心,就不能领会自我存在意义和真实生命的价值,就会陷入无穷的自欺和虚幻的自足,这样很难安身立命的。君子行道的人格应当是“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忠于正道而不偏移是个体抵抗存在虚无与荒诞的终极承诺,为人提供道义的精神支柱,使人能以平静和勇敢的态度面对生命的艰难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