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于天地之间,岂能麻木不仁、无情而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正是这种对道的志向和奉行才使人不至于“懵懂而死,与草木同朽;”反而“悟道而生,与日月同辉。”正如《易传·系辞》所言:“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天地人各有各的德行、各有各的力量。那么,人的力量在哪里呢?就在于仁义:仁是慈爱、敬爱、博爱,对生命的感通;义是正义、平等、道义,对原则的坚守。
人类文化史上的一切大思想家与智慧,都不能因为人类社会的黑暗面而失去或减损对他们学说的价值。“仁”也是这样,它的价值在于帮助人正视意义的危机,道德价值的混乱,人生存在问题的惶恐和终极信念的失落,肯定人类主体的内在道德性与内在超越性,挺立人的尊严与价值。“道”有正邪之分、王霸之别,唯有怀着仁道之爱,才能指出人间正道,因此仁者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