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按孔子的解释是:“仁者爱人。”将“仁”定义为爱人,所以“仁者爱人”是孔子儒家最核心的思想。
仁是爱的根本,爱是人的发用。建立在仁慈品质之上的爱,如果一种爱的感情不是以仁慈的品质为基础,这种爱就是一种情绪,或者是一种由功利的原因而引起的感情。“仁是根,爱是苗”(《朱子语类》卷二十)。敬爱自己的亲人、爱护人民、爱惜万物,就像是从仁的根扩张到枝叶处。
仁处于未发状态,爱处于已发状态。一个人的仁慈品质,并不是只有在道德行为发生时才存在。当道德行为未发生时,仁慈品质即以“未发”的状态存在着;当道德行为正在发生时,仁慈品质即以“已发”的状态存在着。
人是品行,爱是感情。仁与爱是相统一的,若割裂仁与爱之间的关系,则人仁就成为空洞恍惚的东西,难于把握,更难于落实在现实人生中。如果割裂了仁与爱之联系,爱不以仁为根基,则爱就成为一种飘忽的情绪,流为索取式的爱。
所以,仁与爱是分不开的,有仁有爱才完整。热乃是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观念,仁爱是以人的良知、善良本性未根基爱,不同于功利原因的爱或基于本能的爱。倡导“仁”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相互关爱、重良知、重道德的民族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