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主张 “君子义以为上”,孟子更以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将 “义” 的价值置于生命之上,鲜明地表达了在面临生命与道义的抉择时应有的态度。这种思想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在历史长河中为了正义挺身而出。
在古代,文天祥兵败被俘,元军许以高官厚禄劝其投降,然而他坚守民族大义,不为所动,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明志,拒绝了敌人的威逼利诱,最终慷慨就义。他舍弃了个人生存及荣华富贵的机会,却捍卫了民族的尊严与大义,成为践行 “舍利取义” 的光辉典范。
在当代,“舍利取义” 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现实意义。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众多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毅然逆行奔赴抗疫一线。他们告别家人,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日夜奋战在救治病人的岗位上。他们放弃了安逸舒适的生活,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光,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这是对个人利益的巨大牺牲。但他们秉持着医者仁心的道义,为了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为了社会的稳定与安宁,义无反顾地做出了选择。这种 “舍小家、为大家”,为了公众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行为,正是 “舍利取义” 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