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八、以力抗命 [复制链接]

1#

孟子提出 “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点明命运虽不可抗拒,但人可选择顺应 “正命”。知晓命运之人,会规避危险,不置身可能带来灾祸之地。尽力践行正道而死,方为 “正命”,因犯罪受刑而死则非。这表明,人在命运面前并非全然被动,可通过正确行为,顺应命运的正轨,以积极态度面对人生。
《淮南子》观点则从福祸角度丰富了对命运的思考。“君子为善不能使福必来,不为非而不能使祸无至。福之至也,非其所求,故不伐其功;祸之来也,非其所生,故不悔其行”,指出君子行善未必得福,不作恶也未必无祸。福非刻意所求,故不炫耀;祸若非自身导致,便无需后悔。这揭示命运的复杂性,人不应因一时福祸而改变为善的坚持。同时,“祸之来也,人自生之;福之来也,人自成之” 又强调人的行为对福祸的影响,一定程度上肯定人能凭借自身努力塑造命运走向。
刘向在《说苑・权谋》中说 “知命者,预见存亡祸福之原,早知盛衰废兴之始;防事于未萌,避难于无形”,进一步强调懂得命运之人能预见祸福兴衰,提前防范。这显示人可凭借智慧与洞察力,在命运的轨迹中未雨绸缪,掌握主动权。
这些思想启示我们,面对命运,既要有顺应的坦然,又要有抗争的勇气与智慧。生活中,我们无法左右所有事,但可通过积极行动、正确选择,在有限范围内改变命运。如面对困境,不消极等待,积极作为;面对成功,不骄傲自满,持续奋进。秉持正确态度,在顺应与抗争间寻平衡,方能更好把握人生。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6:00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