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一、仁的定义 [复制链接]

1#

仁是一个内涵丰富且深远的概念,它不仅是儒家道德体系的核心,也是儒家思想中最为人称道的价值观之一。首先,仁在儒家思想中被定义为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孔子明确提出“仁者爱人”,这种爱是从“亲亲”(爱亲人)开始,然后推己及人,广泛地爱他人,即“泛爱众,而亲仁”。对他人的爱主要表现为“忠恕”,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爱是有差等的、推近及远的爱,体现了儒家对于人际关系亲疏有别的理解。其次,仁也是一种内在的德性,是人性中最本质、最纯粹的善良。孟子认为“仁”是人的本性,是人与禽兽的本质区别。他把“仁”上升到人本性的高度,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一个人仁德的开始。仁作为人的基本品德,要求人们做到客观公正,喜欢真正的善人,憎恨真正的恶人。。最后,仁在儒家思想中还与社会规范、国家治理紧密相连。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即通过克制自己的私欲和冲动,恢复社会的规范和秩序,从而实现仁。孟子则进一步发展了仁的概念,提出了“仁政”的思想,强调统治者应该宽厚对待百姓,以民为本、为政以德。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5:17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