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忠的内涵 [复制链接]

1#

“忠”是孔子伦理道德学说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范畴。忠为美德。“忠”发展到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末期,成为人们共同认可的一种美德‘忠’的智慧就像明灯,在一个人站立的时候‘参与前’,在车子上就像‘衡’一样是人的依靠”。因此,孔子将“忠”不仅看成一种社会美德,而且视为一种价值引导。
孔子真诚、用心地教诲弟子,并反问道:“忠焉,能无诲乎?”(《宪问》)孔子这种对弟子“忠”的教诲,深深地印在了弟子们的心目中,发挥出孔子“身教”的无穷魅力和强大作用。孔子教育弟子崇德向善,要求弟子“主忠信”(《颜渊》),期望弟子们不断提升道德境界,成长为君子、仁人。
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中说,君要像做君的样子,臣要像做臣的样子,父亲要像做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做儿子的样子,担当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1:25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