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二、仁的来源 [复制链接]

1#

从中国哲学的视角来看,“仁”的来源是天地之德与人性之善的结合,是自然与人文的统一体现。《周易》指出“天地之大德曰生”,将仁视为天地生养万物的核心精神,认为仁是天地自然运行的体现,是人与万物和谐共生的基础。这种观点强调了仁不仅是人类的伦理准则,更是天地自然赋予万物的本源。
另一方面,《孟子》中通过“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的例子,揭示了仁源自于人的天然善良本性。同情心并非外在利益驱动,而是人类内心的自然反应,是“仁”的开端。这种内在的善良本性,是人类道德行为的根基,也构成了仁德实践的动力。
在现代生活中,“仁”的来源提醒我们,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应仅仅是利用,而是生养与共的关系。同时,仁也敦促我们关注他人,以善良之心对待社会和世界。例如,在环境保护中,仁体现为尊重自然的生命价值;在人际交往中,仁体现为同情与帮助他人的行为。
对于大学生而言,“仁”的来源提供了重要启示:既要仰望天地,敬畏自然的生养之德,也要反观自身,践行天然的善良本性。只有做到内外兼修,才能将仁德贯穿于学习与生活之中,实现与天地、社会的和谐共存。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5:08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