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看到这句话,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悲惨世界》里的冉阿让。“他不时萌生出一种奇异的柔情,每次他都想压下去,拿他近二十年来的冷酷无情与之对抗。这种状态令他疲惫,他不安地看到,不公正的惩罚毁了他的一生,在他内心所形成的凶险的冷静渐渐动摇了。”刚出狱的冉阿让处处碰壁,只有卞福汝主教收留了他,并视其为兄弟,给予他温暖和关爱。当冉阿让因偷窃银器而被捕时,主教却谎称银器是他送给冉阿让的,并赠予他一对银烛台,以此感化冉阿让。这才使得冉阿让从此找回那份深埋于心底,几乎要灭了的柔情与善良。十九年的监狱生活以及出狱后的处处碰壁,便是社会所带来的“苟失其养”,使得他内心的善良逐渐消解;而卞福汝主教则是那盏明灯,对于暗室来说,一灯即明。正如其所言“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人是否有良知,当然是有的,但是只有时不时能够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善意时,才能维持住并且将善意传递下去。当一个人几乎没有了什么羁绊,并且处处感受到恶意时,心中的良知也就离毁灭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