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在《说文解字》中释义为“仁,亲也。从人,从二”。右边的“二”部件可看作是重文符号,也代表人,仁就是“人人”,本义是人与人相互亲爱,后来发展为含义广泛的道德范畴,如儒家提倡的“仁爱”“仁政”等。
孔子将“仁”定义为“爱人”,“仁者爱人”是孔子儒家最核心的思想。《论语》这部儒家经典,作为孔子及其弟子的智慧结晶,内容博大精深,对“仁”的诠释也更为深刻。我们学习《论语》时,能够体悟到其蕴含的核心思想就是“仁”。当子贡向孔子请教“仁”的含义,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当仲公请教“仁”的含义时,孔子答复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当樊迟问及“仁”时,孔子给出了一个最为经典的答案:“爱人。”孔子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人格典范,这个典范之“人”和仁义道德的“仁”读音相同,于是我们说,仁者爱人,如果一个人失去了仁德,那他也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