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八、践行仁道 [复制链接]

1#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践行仁道需要通过以身作则、循道守德,通过正当途径获取富贵,面对贫贱要有定力,坚守仁德。
(—)知行合一,遵守仁德准则
如何遵守道德准则?坚持弘扬以身作则的理念,做到内化于心,并将遵守道德准则付诸实践,严以律己,做到知行合一。同时,坚持以德养心,以身垂范的重要原则,通过榜样示范作用,加强道德修养,为实现坚守仁德提供坚实基础。
第一,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以身作则。仁德准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深入挖掘个体仁德中蕴含的“仁”的精神元素,使之成为新时代传承和弘扬的重要养分。同时将其运用于仁道教育之中,更深层次地发挥教育的感召力,让其内显于心,外显于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让个体仁德得到进一步的传承。
第二,知行合一,实现目标。认同是践行的逻辑起点及基础,要深化对个体仁德的认识,使之成为人们内化于心的价值准则。践行是认同的逻辑结果,将仁德融入实践,不断将其转化的精神力量外化于自身的实践行动。认同与践行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通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实现践行仁道的目标。
(二)坚守仁德,富贵取之有道
通过遵守仁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立于礼,为践行仁道提供思想路径。
发挥宣传工作影响力,促使国民更好地亲近中华优秀传统诚信文化,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注重发挥历史事件教育作用,通过诚信故事,例如商鞅立木为信、季布一诺千金等,强调仁道德重要性。讲仁道故事,通过鲜活的事迹,汲取古人智慧,增强仁道的吸引力。注重发挥日常生活实践,通过倡导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楷模事迹,更好地感化人,更好地实现仁德由外在感知向内在体悟的转化。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4:05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