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华义理:国学的核心学科 [复制链接]

1#

《诗经》的创作时代跨越了西周至春秋时期,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这个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期,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了社会分工的阶段,郊祀制度逐渐形成,礼乐制度也开始建立。周朝的建立和经济制度的变革,如由奴隶制变为农奴制,极大地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的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诗经》的作者身份多样,包括君主、官员、贵族、宫廷乐师等身份的人士。他们以各自的视角和生活经历出现在这部诗集中。大部分作者已经无法考证,但传统上认为《诗经》是由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的。
本主题由 管理员 chenjiesi@chen 于 2014/7/1 18:50:39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诗经》起初是作为礼仪的一部分而存在的,主要目的是作为宫廷仪式中的礼乐演奏的文学伴奏。这些乐歌旨在表达对神明的敬意和臣民对君主的忠诚与景仰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诗经》的作用逐渐扩展,成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塑造风俗习惯和表现人民生活的重要媒介。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内容上,《诗经》包含了民间歌谣(风)、士大夫作品(雅),以及祭神的颂辞(颂)。
TOP
3#

《诗经》的形式没有统一的规格,既有长篇叙事诗,也有短小精悍的诗歌。它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多采用赋、比、兴等表现手法。《诗经》的“六义”包括风、雅、颂和赋、比、兴,这些手法和分类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综上所述,《诗经》的创作背景涵盖了时代背景、作者身份、创作目的、地域与内容以及形式与特点等多个方面,这些背景因素共同构成了《诗经》这一伟大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