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十、培育良知 [复制链接]

1#

“良知”与“良能”是《孟子》中非常重要的两个范畴,它们不仅与“四端之心”、“性善论”等理论有关,还反映了孟子理论的宗旨和根基。在孟子那里,天然的“本心”的呈现就是不虑而知的“良知”,它是一种秉赋,是一种潜在而非实在,是可能而非现实。在王阳明那里,“良知”就是理的灵处,是心发动之明觉也是意之灵明处。如果没有私欲遮蔽,天理就可以表述为“良知”,“致良知”即强调良知的明觉能纠正偏离的意念,保证人的念头符合天理。孟子和王阳明所强调的都是,人性中是有人之为人的特性,是有“良知”“良能”这一内在秉赋,并据此说明仁义礼智是根植于心符合人的内在本性的。因此,个体具有“求之在我”,追求和实现道德的自由。当个人不断扩充和实现善性,进行道德修养,他就会具有人之为人的尊严。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3:45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