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有一重要问题:智识之辩。人的道德实践的道德性展开奠基在了此纯亦不已的仁体运动之中。道德性在儒家是超越性的“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的宇宙生化与人的行为的并行不悖或直接同一,是天道性命相贯通的直接呈现,而人的行动或良知的直接呈现是转向在事物之间的活动有其空间性,而所谓的物交物而蔽于物是作为身体的事物性与事物占据起时空所直接交往而阻碍了一体之行动的畅通无阻,耳目之官的呈现发用不得直接穿透而是有其角度和事物所“在此“之阻碍,因而四端之流溢有差异有不同而有正与不正,无限是超越的“至善”,而有限的时空性而落入有内容的现实中则有善恶的对垒,因而有智(无限心的呈显)和识(有限耳目之官的发用)之间的区别。以其无限性与仁同体,则是仁与智的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