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作为人之同体于天道的本体论,是无所从来的,其如道体之“生物不测、为物不二”的生生不息只在呈现与落实于现实之中才可以见得。人作为主体,自觉地承担起道德实践,自觉地做出道德实践,便是将仁之为人所呈现。仁不能溯其所来,其本身就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创造实体在人的活动中所呈现的所以然之理。《易·系辞上》说:“生生之谓易。”肯定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生生不息。后世儒家不少人本此观点,谓仁即生育万物之德。董仲舒说:“夫仁也,天覆育万物,既化而生之,有养以成之。”仁以其本体论的地位,以人为其一的载体而呈现覆育万物,赞万物的作用,从而成仁人,通于天道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