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十、培育良知 [复制链接]

1#

良知是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既是先天的又是先验的,是道德何以可能的终极依据,故良知即是天理。王守仁要致良知就是致知的拓展,“知”何以为德性所知不为见闻之知,此正是一个性善论的先验假设,这是宋明儒者所共同认定的一个假设,无这一假设,便不能有宋明理学这一高峰,这一假设沿袭既久,就是一传统,因此,此“知”为良知,为道德本心,为德性之知。阳明早年以知行合一为宗旨,晚年则以“致良知”为教,要培育良知就是要践行天理,就是要格物致知,为善去恶,阳明提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的四句教,正是要人保持心意的纯净,一恶意发动便是行了,一善意发动还需要为善去恶的工夫加以实现,良知在这里发挥的是知善恶的功能性作用,因此,良知的发显既要依赖正心诚意,也离不开格物致知。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3:45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