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二、仁的来源 [复制链接]

1#

仁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周文王的易经六十四卦的创造过程。在春秋晚期的侯马盟书中,“仁”是一个会意字,本义是对人友善、和睦。在周朝初年,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他在这个时候重新审视整个世界,发现了世界的悲惨、神奇和希望,从而领悟到人类的力量可以超越自然的控制。他通过易经六十四卦的创造,体会到了生生不息、创生万物的道,并认为人类可以通过仁爱、仁政等道德范畴来体现这种道。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各个封地之间需要互相协调、友好相处,因此,仁也被用来表示封地之间、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
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将仁作为道德的核心,他提倡人们应该具备仁的品德,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等。这些思想后来被儒家学派所继承和发扬,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5:08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