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礼的原则 [复制链接]

1#

回复 33楼陶勇进的帖子

礼的一般原则,孔子认为是恭、敬、和、俭。有子说:“恭近于礼,远耻辱也”(《论语·学而》)。孔门认为不符合于礼的事绝不能做,做了就不是“恭”的态度。这是讲的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孔子反对“为礼不敬”,恭敬的态度是“和”。即有子说的“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但是,凡事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文的约束也是行不通的。这是说,既要遵守礼所规定的等级差别,相互之间又不要出现不和。林放问礼之本。孔子说:“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8:06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18楼杨粲然的帖子

孔子主张以仁为礼的原则。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八佾》)?又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论语·阳货》)。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以仁为礼的原则的,认为离开仁,礼的形式有什么用?只是说的玉帛之类的礼器吗?也就是说人们应该以“仁”的原则来处人处事,祭祀时问心无愧,才算知礼。子夏问孔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孔子回答说:“绘事后素(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子夏说:“礼后乎?”孔子说:“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论语·八佾》)从孔子的回答中,也说明孔子的礼的基础是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